《自然》发表中科大通讯:关注中国湿地和水鸟

时间:2009-07-29  阅读:    我要评论:

 
《自然》发表中科大通讯:关注中国湿地和水鸟
 
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水鸟和湿地生态研究组的曹垒副教授和丹麦Aarhus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Tony Fox日前联名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通讯。该通讯简要介绍了长江流域湿地和水鸟的重要性以及所面临的威胁,以及中国科大水鸟和湿地生态研究组在研究、保护水鸟和湿地方面所做的工作。该通讯提醒大家,共同关注和保护中国湿地和水鸟,科学地维持湿地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过程,加强区域生态功能区规划和湿地网络的建设。 
据介绍,长江中下游的浅水湖泊与长江一起组成了世界独特的江-湖复合型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每年随季风而来的江水、泥沙和营养物质流入湖中,提供了维持湿地高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的物质基础。广阔的水域和丰盛的水草同时具备防洪和净化水质的功能。该区域是中国东部水鸟最重要的越冬区,每年有一百万只水鸟包括全球最受威胁的8个物种到达此地。但是,随着当地居民对资源的利用由传统低强度转向掠夺式开发,长江水文动力发生改变,同时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严重的威胁。 
近年来,为研究长江中下游湿地的生态过程,中国科大水鸟和湿地生态研究组在长江下游的安徽升金湖持续开展了野外调查和监测,以水鸟作为湿地环境的指示物种,研究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机制,并探索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升金湖具有长江中下游湿地的典型特征,通过研究获得的系统规律,有可能在整个长江中下游湿地的生态规划和保护中应用。同时,项目组还与丹麦Aarhus大学、荷兰Wageningen大学以及湿地国际等大学和保护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有多位外籍专家来访2至3个月,共同开展野外研究,并联合培养学生。中国科大已在升金湖设立了“教学科研基地和研究生创新基地”。目前,该基地已经成功举办了两期湿地生态研究型教学实习。这些研究和教学工作,为学科建设和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环境科学之家(http://www.eschina.org.cn/
 

本栏目最近更新

《Nature》:中瑞合作研究确定二次气溶胶是中国雾霾的主要污染物
《Nature》:气候变化影响南极海狗生存
《PNAS》:人造叶片电池实现光合作用
《Science》:首份21世纪全球森林变化图
《Nature》:北京大学朴世龙等人解析昼夜变暖对北半球植被生产力的影响
2013年11月07日《Nature》杂志精选导读
关键词:《自然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service#environmentor.cn(请将#改为@)。

来源:  作者:  (环境人 Environmentor.Cn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评论在审核通过后才会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