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致大熊猫栖息地减少四分之一

时间:2009-08-08  阅读:    我要评论:

 
汶川地震致大熊猫栖息地减少四分之一
 

 
大熊猫(资料图)
 
去年五月,发生在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地震造成约六万九千人死亡,一千五百万人无家可归。现在,生态学家已经评定了地震对生态多样性以及对现存的一些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 
发表在《生态与环境前沿》(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上的报告表明,研究所涉及的区域内,大熊猫栖息地有23%被毁,残存的、支离破碎的栖息地,有可能影响到大熊猫的繁殖。据保护国际(CI)说,四川地区被认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中国科学院的徐伟华(音)说,该地区是一万两千多种植物、一千一百二十二种脊椎动物的家园,也是地球上半数以上野生大熊猫种群的栖息地。 
徐伟华在报告中说,“我们估计,6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种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地震影响。”徐伟华及其同事利用卫星成像测定四川岷山地区(震中附近地区)大熊猫栖息地的毁坏及受损情况,想方设法为大熊猫残存的栖息地制定保护对策。 
由于森林是大熊猫主要使用的植被类型,研究报告的作者们将2007年9月地震前卫星图像与2008年7月地震及余震之后的卫星图像里的绿荫面积进行了对比。随后,作者们结合适合大熊猫生活的森林标准,包括海拔高度、边坡坡度以及竹子的分布情况,对这些卫星数据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他们的分析显示,超过354平方公里(或者说23%)的大熊猫栖息地成为了荒地。而且他们发现,残存的大片的栖息地已经瓦解成了很多小块区域,徐伟华说,这种影响几乎跟栖息地被毁坏不相上下。“分散的栖息地很可能已经将栖居于此的大熊猫种群分隔开了,种群可能低至35只了,”徐伟华说,“种群分隔增加了它们所面临的灭绝的风险——部分原因在于近亲繁殖的可能性更大。” 
徐伟华及其同事提出一个计划,利用特殊的保护通道,鼓励大熊猫在地震后的各小栖息地之间走动。他们还建议保护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区域,并劝告大家,在震后重新安置受影响城镇的同时,也要考虑大熊猫的安身问题。徐伟华说:“采取各项措施,保护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大熊猫栖息地,这对该物种的生存来说至关重要。” 
“这个地区的大熊猫比任何时候都更脆弱,容易受到人类干扰的伤害,包括震后重建和旅游。自然灾害加上这些日益增加的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环境科学之家(http://www.eschina.org.cn/
 

本栏目最近更新

《Nature》:中瑞合作研究确定二次气溶胶是中国雾霾的主要污染物
《Nature》:气候变化影响南极海狗生存
《PNAS》:人造叶片电池实现光合作用
《Science》:首份21世纪全球森林变化图
《Nature》:北京大学朴世龙等人解析昼夜变暖对北半球植被生产力的影响
2013年11月07日《Nature》杂志精选导读
关键词:汶川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service#environmentor.cn(请将#改为@)。

来源:  作者:  (环境人 Environmentor.Cn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评论在审核通过后才会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