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评审经验总结

时间:2012-08-18  阅读:    我要评论:

第二份建议资助的是去年的申请书的改进版,去年该申请书写得不够清晰,技术方案太简单,而且申请人将他的大老板抬出来,在申请书中强调N次大老板,明显想借大老板上位,去年的意见直接枪毙,理由:立项依据以偏概全,没有cover该领域的最新动态、项目创新性不够,过于强调大老板(不是课题组成员)。今年申请人重写了立项依据、增加了翔实的研究方案,发表了相关的文章,科学问题凝炼不错,一次未提到大老板的名字,只说到研究依托某个实验室,当然也存在缺陷,比如英文摘要语法问题,参考文献格式问题等等,当然你的本子写得好,这些就不是大的问题。

不予资助的申请书各有各的不足,总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立项依据不明确,太长或者太短,有位申请人写了11页,也有两页不到的,明显没有经过严格的基金项目的训练。(2)研究内容和提出问题不符,研究内容太多太乱,没有明确的主线。(3)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太simple,简单到只有几句话。(4)申请书是目前存在内容的简单重复,简单换个对象。(5)基础太差,不要说近三年就是近十年期刊文章没几篇,还都是中文的不入流的期刊,并且连EI源刊都不是。

关于研究基础多说两句,特别对于面上,有些人总认为评审人你要看idea本身,不要拘泥于基础,我想说一下,一是你拿什么让专家相信你有基础完成,个别同学说你不资助你怎么知道,我想你是钻牛角尖,工科大家都学过概率。没有基础,评委怎么相信你说的话。比如去年的一本申请书说要发表SCI文章6-8篇,其中3.0以上的文章3篇,可是整个课题组近五年只有两篇1.0左右的SCI,大哥你做评委你相信吗?可能性多少?今年也有本子说预期发表SCI文章4-6篇,可是整个课题组一篇SCI都没有,你叫评委咋相信你?二是,文章是科学研究的反应方式之一,你近三年、近五年或者近十年都没有文章,那说明什么,也许你工程能力很强,但是基础研究肯定不好。或者说你基础好能够发SCIENCE/NATURE,但是你没有把精力放到基础研究上,别人不知道,那没有办法,那你干脆做工程去,呵呵。

关于科研道德品质,有本申请书写得还行,也是第二次在我手上评审,一拿到本子就知道是去年的申请人,去年提到的问题基本都改进,看完以后准备给资助。上网一查,问题来了,去年他们组老大的项目获得资助,这申请人排在前面。今年摇身一变这申请人第一、他们组老大排第二继续申请,但是没写到在研项目里面,网络社会,一查就明白,本来这个项目就还存在一些别的问题,再加上不诚实,基本资料都隐瞒,那是rp问题,直接给C。评审意见直接说该组具有完成项目的设备和条件,鉴于刚获得基金支持,请潜心研究积累,明后年再申报。

另外细节也决定成败,比如nice的中英文摘要,格式统一的参考文献,高清晰美观的图片,排版整齐的申请书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些都是给评委良好的印象分。
今年基金委强调面上申请列出近三年的研究成果,有一半人都不是这样的,我的观点,指导性规定大家要遵守,我看到有几个申请人做的不错,将代表性论文写在个人介绍里面,三年内的论文另外列出,这绝对是good idea,也是一个创新,即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也符合基金委的规定,你觉得呢?何必一定要冒风险列出三年之外的成果,自己担忧,多数评委看了还感觉很不爽。

有人说基金资助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我完全赞同。好的idea-创新性是关键,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可行性是前提,丰硕的科研成果/优秀的研究团队是保证项目成功的基础,还有清晰的排版/精美的图片/规范的文献格式/简练的语言等等这些都能够给评审专家赏心悦目的感觉,都是能够给申请书加分的因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4:

不说具体的评审了(今年的本子太多了,有点忙不过来了,呵呵),还是谈谈自己的真实想法,

<还是说基金本子>

可以说国基是目前国内相对最为公平的基金项目,有些人在抱怨不公,还有不断的问需要有几篇SCI文章/学历等等问题,个人觉着这些都不是问题,最终还主要是本子决定的. 我当年中青基的时候,只有一个并列第一作者的文章;而我一个只有本科学位的同事,由于好好的写本子在去年也获得了青年项目资助,很多人都会说内幕啥,实际上还真没有啥内幕,只不过他很努力,在相关领域也发表了一作文章(9分多),而且本子也写的很认真仔细.至于说好本子每个人有不同见解,根据我几年的评审经验谈谈自己对本子的看法:
青年项目:
1/科学性,科学性不强别的都白搭.
2/原创性,必须要有自己的原创的东西在里面,要有前沿性和探索性.而且不要让评审去帮你找,自己一定要强调出来,哪怕是划线,粗体等,让评审一目了然.
3/研究方案和线路图,一定要清晰,确实可行.不要将一堆有的没得实验仪器,试剂和具体试验步骤放上来凑数.(尤其是医学的需要注意,不是越长越好)
4/青年项目,不强调一定要有多好的前期工作基础,但是要让评审相信你和你的团队,你有能力能够很好的完成整个项目.
5/很关键的小问题,不要存在大量书写错误和格式的不统一.
面上项目,除了青年项目要注意的事项外还要注意团队建设,前期工作基础.以及可行性及风险分析,还有对应的解决方案.
衷心祝福所有的虫子.这里抛砖引玉,等大牛们再来谈自己的心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5:


2012年评审青年基金过程的心得
青年基金是培养青年人独立科研的人才计划项目,重点考察青年人创新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路。然而很多青年基金在以下几个方面缺少深思熟虑:
第一,研究内容过多,且没有重点不突出,关键不突出,经历分散。研究内容之间的关联和逻辑关系不够清晰。
第二,立项依据中没有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析,即没有将问题的本质指出,更没有在此基础上凝练提出自己解决思路。
第三,关键科学问题不会凝练,对自己的课题缺乏深度思考,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和表观行为上,这是不够的。要提出学科基础共性的问题,将自己的项目所涉及的点向这些方面靠拢,并且加以完善。
第四,研究路线仅仅用语言描述还不够,罗嗦且缺少逻辑性,必要时加上一张图描述自己的研究路线或思路。
第五,项目的特色不够突出,怎样才能突出就是对比,对比越强烈,特殊越明显。
第六,大家想想,基金委能给你项目,给你资助,不是几天写一个本子就可以的,而是要你深思熟虑多久,酝酿多时,精心策划,精雕细琢才能获得的。
经过10天的时间,10个本子,综合考虑以上分析,毙掉6-7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6:

今年第一次参加评审,我10年拿的青年基金,11年上的副高,也不知是哪个因素导致基金委把我放进了专家库。即将评完,感想很多,期间看了小木虫上各种奇怪的毙掉理由,感觉自己还算是个比较客观的评审人。简单说说我的想法。

看到很多人要么看重本子,要么看重申请人本身的文章和经历,其实都有失偏颇。要全面来说,分为四种情况:

1. 本子写的很好,申请人很牛。我收到的10份里,天大的一个博士刚毕业的讲师,发了若干篇3.0以上的论文,标书又写的好,直接就A了。

2. 本子写的好,申请人不牛。其中一份,申请人本科来自一个三流大学,论文数也不多。但标书看得出来是他多年研究心血的精华,内容稍微单薄了一点,但在青年基金里算不错的。犹豫许久A还是B,最后还是给了A。

3. 本子写的差,申请人很牛。这样的情况很少,更多的情况是申请人的单位比较牛,或者大老板比较牛,比如清华的,中科院系统的,大牛的学生,但申请人本身的论文数寥寥。作为第一次拥有否决权的人,还是会觉得毙掉人家有点心理负担,所以评审意见就会比较谨慎,将申请书的重大缺陷明确、毫无争议地点出来,让人无法反驳(也是保护自己,亲们懂的)。

4. 本子差,申请人也不牛。没有心理负担,直接毙掉。

虽然今年是第一次独立评基金,以前每年都“偷”老板的看,也草拟评阅意见(不过老板每份都会自己看过的,只是给我练习下眼光而已,不要误会)。那时觉得掌握申请书生死的感觉真好,可是真轮到自己评的时候,才感到责任的沉重,不能看准就不敢下笔,并不是多么好玩的事情。

给申请人一点建议:平时还是应该尽量充实自己的简历,一份漂亮的发表论文清单,本身就使评审人不能草率地毙掉你,逼迫他必须认真阅读本子,找出致命错误。如果申请人简历各方面都不强,遇到不负责任的评审人,哪怕本子再好,也很难给A,他粗读一遍没找到漏洞,给个B就不错了。根据经验,申请人有多篇高档次论文的,标书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申请人年纪大了还没什么论文的,往往连写标书的门道都没摸到,大多缺乏应有的学术素质。这话绝对了点,但至少有80%以上的准确率。所以,平时的积累很重要,静的下来做学问的话,功夫总不会白费,写基金也不是临时抱佛脚,标书的点点滴滴都反映了申请人的学术功底,是无法速成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7:

今年收到13份青年基金,每一份都认真反复看,最后除了对项目有了充分的了解,甚至对申请人本身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些感慨现在的博士教育中的不足,导致了一些青椒申请基金失败。因此总结一下今年评审中看到的不足,希望对还未申请的青椒有帮助。

1. 创新性不足。
这个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好几个申请人前期工作很好,但是申请书本身远远未达到应有水平。主要缺点都是提出的研究思路太简单。可以估计到是完全属于随便拍拍脑袋就想出来的那种。比如,搞信号的都知道滤噪的重要性,然后申请人第一念头多半想到要用小波来滤噪,但是他自己也知道这样做已经太普遍,然后就拍拍脑袋,想到了用二代小波。(例子纯属虚构,为了方便大家明白我的意思而已。后面的例子统统是这样的)。按照这个思路写了个申请,自己可能还感觉良好。殊不知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这种申请是很难获得批准的。首先是申请的人太多,其次是也很难让评议人相信他们能解决这种本领域内,n年都没有人能搞定的重大问题。
我感觉这些青椒们写出这样的申请,原因主要是眼界窄,基础差。申请人自己上博士期间忙着赶时间毕业,整天忙于算题,做实验,写文章,导致看的文献太少。最后毕业时,虽然文章足够多。但对本领域实际上还了解的不够广,不够深入。写出来糟糕的申请,还自以为得意,觉得自己针对本领域的重要问题,提出了重要思路。殊不知这些问题在他还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有无数人研究过了。
有两个申请。第一个看申请人的时候,就觉得眼熟,再看简历,原来是我上博士时候的校友。比我低一级,不是一个学院,但是住一个楼层,还是有些印象的。刚看到这个申请的时候,心里很高兴。想着如果能给他个优,然后再去通知他,这个顺水人情做的倒是挺好的。谁料看完之后,有些生气。为了解决能源问题,就提出要设计永动机(注意这是个比喻)。这种申请是本校的博士毕业生写出来的吗?博士期间肯定都忙着混毕业了。居然自以为是的犯这种低级错误。本领域的硕士生应该都知道这种“理想”早就被证明是空想,他居然还不知道。最后在这次评审中第一个D就是给了他。
另外一个申请,第一眼看上去感觉大好。当时还给同事说,总算在今年的评审中看到一个可以给A的了。结果再看第二遍就皱眉,第三遍后就也给了D。情况是这样的。这个申请人牛校博士,三年就毕业,文章很多,几乎赶上我当年了(小小自我炫耀一下。呵呵。)在这次看到的申请中,他的文章算是第二多的了。题目也很有新意,不同于那些老生常谈的申请。这个申请的研究目标具体,工程应用背景很好。所以初始印象很好。
但仔细一看就不成。他的想法是把博士期间做的理论结合某个具体工程对象。想法是极好的。因为该对象的确重要,而且缺乏研究。但是他的申请中暴露了很多基础问题。在申请中,关于他博士工作的后继部分,写的都不错。但是涉及到新的研究对象的时候,就掺不忍睹。甚至出现了不少常识性低级错误。悲剧啊。大牛手下速成的博士视野如此狭窄,不是让他来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完全就是本领域内的内容,只是稍稍和他以前的范围不同而已,他就这样生疏了。申请人可以算老板手下的一个好员工,但是让他自己牵头搞研究,就到处碰壁。这个申请最后也是D。文章多也不行。

小小建议一下。创新性的思路不是从天而降的。既然前期视野窄,就更应该脚踏实地,多看文献(一定要记住现在同行这么多,几乎所有你很快想到的想法,肯定都有人早就提出来过)。应该把实际工作切实往前推进,在工作实践中认真分析具体问题,反复思考,广泛调研,才能真的获得创新性思路。

本栏目最近更新

2013年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名单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统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评审经验总结
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总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年度资助项目统计资料
科技界众多潜规则曝光:经费分配存四大怪状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评审,经验,总结,申请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service#environmentor.cn(请将#改为@)。

来源:环境人  作者:Environmentor  (环境人 Environmentor.Cn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评论在审核通过后才会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