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评审经验总结

时间:2012-08-18  阅读:    我要评论:

2,两个多小时看十二个人的简历已经足够认真了,一些人我甚至都要上网去搜索他们的真实信息,基本没有遗漏任何重要的信息。申请面上项目的都在学术界混了有些年头了,如果还没在稍微上点档次的杂志发表过一篇像样的学术论文,你觉得还有必要给他们资助吗?基金委只有15%的资助率,12份标书总有几个学术基础较好的人,我总不能首先把他们给拿掉吧?

3,前期成果很薄弱的人,标书我不会完全不看,否则我怎么能够挑出两份不错的标书出来?但为什么还是毙掉两份不错的标书?这个我还是看重前期研究成果。管理口的情况跟理工科不一样,很多人在报纸还有半学术的杂志上发表很多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评论性文章,也能功成名就做到教授博导。而自科基金强调学术性和原创性,不是鼓励申请人去发表报刊评论员文章。申请人明白这点,所以标书写得非常前沿非常学术。但可惜的是,要完成这样的课题,申请人需要储备大量的数理模型和统计计量方面的知识。而对于大半辈子都在写热点评论文章的申请人,我有什么理由相信你突然具备了这种能力?

4,我建议资助的都是我认为前期基础较好同时标书质量也相对较高的。不过,在反复比较过程中,我还是优先考虑研究基础,然后再看标书质量。这里我说句老实话,现在学术分工高度专业化,没有谁是通才什么都懂。自科这样的大型项目,全国集中评审,能把标书送到真正的内行手里的概率很低。我本人还有我周围同事以前申请的经历也都说明,能拿到真正专业的评议意见的还真不是很常见。此次评审,我本人接到的标书,似乎都跟我的研究方向沾边,但又都不是很熟悉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我自认为我自己还是谦虚点好,对标书内容尽量少指手画脚。

5,我贴出自己的评审标准和评审过程,是希望对没有中过项目也没有评审过项目的朋友有所参考,将来能够提高命中率。据我了解,我周围一些同事也大概是以类似标准来评审的,但不见得每个人都有时间或者有意愿公开说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11:


收到12个本子,都是面上的。要求控制资助额度在30%。看了一天,浏览了大概。直接毙掉4个,资助1个。其他7个等后面细看后再决定留3个。

直接毙掉4个国基的理由:
一、狮子大开口。年经轻轻,研究基础一般,内容太散,面目项目要钱上百万,比同来的其他本子都要高。开会占了相当多,似乎拿了国基准备周游世界。直接毙掉。
二、投机取巧型。
1偷换研究指标。看起来似乎蛮新,但其实就是换一个干预方法,其他东西照搬别人的。也不管自己的研究基础和研究目的是否吻合。研究基础里完全找不到相关的东西,怎么能保证研究质量?
2跨专业生搬硬套。有些专业本身研究基础不错,SCI一把,也想到一些研究基础相对不足的专业来投巧。但隔行如隔山,有些东西讲出来贻笑大方,只能骗骗老外。
三、创新性不够。上世纪的指标和研究还拿来用,无话可说。

附:后面不少虫子说毙掉第一个不应该。但是会议经费占到总额的30%,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什么,课题质量就值得怀疑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这个课题本身也没啥东西。事实上,从里面的内容来说,也是如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12:


评了10个面上项目基金,说一下自己的体会。

先说一下结果:10份标书中有2项同意资助,其余不同意。

同意的两份标书申请人都有很不错的研究背景,研究基础比较好,发的paper比较多,也有一定的预实验结果。不给优先资助的原因是,机制的研究不够充分。

8分不同意资助的原因如下:1).申请人研究基础较差,比如以往无SCI发表的申请人说要发3-5篇高质量的SCI论文;2)申请人无研究基础和未进行本课题的预实验结果;3)立项依据中文献复习不充分,5年以上的文献占50%以上的,估计是为了完成单位给科室的指标吧;4)立项依据中自引期刊出错的,以低影响因子期刊冒充高影响因子期刊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13:


第一次评国基
此文给第一次评审国基留个纪念,也许以后就没有写的冲动了。具体哪个学部就不说了,你懂的。一共收到14份,从题目看有2份不熟悉,当即退了回去。剩下的地方1,面上2,青年9。结果1优(青),4资助(1面3青),7拒。下面谈谈体会。
    刚开始收到邀请还是很兴奋,不知大家的第一次是否都这样,这里我还建议版主可以搞个“第一次评国基的感受” 征文,哈哈,跑题了。不过很快就觉得这是一点都不好玩的事情,因为从拿到申请书到提交就20天左右,这期间我到欧洲开学术会一周,结果除开会时间,其它时间基本都在看申请书,加上一直时差没倒过来,整天昏沉沉,效率特低,整个国外之旅就这样被基金毁了。
    自我感觉还是很认真,平均一个申请书粗看加细看有2-4遍,不懂的地方还要上网科普。很老实地按基金委要求,特别是被拒的申请书都写了400字以上的意见,指出其不足和修改建议,资助的申请书有的也提了点建议。我认为好的申请书在立项依据部分采用以问题为导向,层层递进,最终凝练出课题的科学问题。在研究内容部分最好能体现出有一定难度,而你已有了解决的方案。另外格式统一,申请人简介事实求实。有的申请爱拉一个名教授,然后大势吹捧,这样反而印象不好。另一个体会是有些中国名校(排名前3)的本子反而没写好,开始看感觉还不错,毕竟有过正规训练,表达上符合科研“八股文”形式,但细看则对问题的分析不深入,研究方案太粗略,像是拍脑袋出来的。这样的人要么是打酱油,要么是应付上级要求,反而有些2本学校的青年人写得还不错,所以这次2个名校申请都写了拒的意见。但总体上名校培养出来的科研素养还是要高一些,包括一些2本学校工作,也是名校毕业去的,说明国内高校对博士培养的水平还是有较大差异。
    啰嗦了一大堆。最后,在评审中碰到这样一个青基申请书,看大家如何给意见:该申请提出要从污染环境中筛选出一种高效菌株,从而制备出产量高、造价低的新型生物表面活性剂,然后进一步研究该活性剂处理某类污染物性能,而在研究方案中对高效菌株是采用常规方法在被该污染物污染的环境中筛选,且还没有前期研究探索,换句话,能不能筛选到是个未知数。不过申请者背景还不错,留过洋,也有不少SCI文章。所以是资助、小额资助还是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14:

随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金额的稳步提升,每年报基金的人数也在提升,发过来审的本子数和质量也在增加。今年更是来了三个学部下属5个处的本子,面上、青年、联合等都有,工作量不小。不知道别人审了多久,我5.1那天开始审,用了将近1个月才审完这20多个本子(各部要求不同,一般五月底到六月初交回)。先说总体印象:总体来说,现在不论是青年还是面上,标书都要比以前写的靠谱,但也不乏个别学校明显是凑数的申请书,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报个面上还三年28万呢,看指南了吗?这标书初审还能过,简直浪费我们的时间。面上方面:这两年基金面上金额的提升导致一些以前可以报重点的人重新回到面上行列,他们的本子脉络清楚,逻辑性强,研究前期基础和个人成果更是具有明显优势。比如某部一人(工科的SCI一般偏少)SCI近200篇,其他大而狠项目一堆,使得和他一起报面上的其他几个人的本子相比起来个人水平薄弱的一塌糊涂,个人认为这样的人岁数也不小了(干完4年也就退休了)还是去报重大或重点吧(估计也许都报了),面上还是留给别人吧。但人家的本子确实好,做面上绰绰有余,你也真没法不给,但总觉得在抢年轻人的饭吃,有点不太地道。去年就有较多重点面上全拿的,还是留点给大家吧。青年方面标书写得越来越老成,很会和评议人玩心眼,明知道问题在哪就是不写,一笔就带过去了,你难道真以为我们看不出来,那这碗饭真是白吃了。年轻人犯错上帝都会原谅,基金中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你可以把难点写在这,说明你的思路,十全十美本不可能,何况是青基,应该没问题的。我也是年轻人,实话实说,问题都写清楚,评议意见中常会看到对我提出问题的鼓励和建议,同时还会同意资助,这样才会很感激的。再来说说一些具体问题吧:
1、摘要:摘要很重要,去年我就写了。但还能看到一个摘要200多字全是废话的,你能报基金就说明你觉得这东西确实重要,立项依据中去写,摘要写那些没用,你写论文摘要这样写也会拒稿的,毕竟希望从摘要中看出整个标书的干货,希望大家认真写摘要。至于那些英文摘要极端离谱的我都懒的说了。
2、技术路线:我比较倾向有图的,看起来比较清楚,文字写也行,第一要清楚,第二要有逻辑性,第三文字要精炼。个别人画得图还不若文字表达清楚的,那也别画图了,真的很乱。
3、研究经费:有些设备研制还是写清楚点好,要多要那么多钱也不知道你要干什么。有个青基很有才,我老师看完让我看了一眼,人家一个青基25万拿出15万出国和参加国内会议,美其名曰什么加强我校我学科在国内外影响,我也晕掉了,你那学校都985了,用你一个青基来加强影响力?您可真是高屋建瓴!
4、创新点:面上的创新点都写得很靠谱,青年的还有待提高,一句话:少而精。顺别说一句,之前多看看文献,别拿我们已有的成果当创新点,也算你人品爆发,咋就落正主手了,回去看看之前干啥坏事了。
5、工作基础:这些年见过很多跨行的人,比如原来搞航空的来搞航海了,石油的搞煤层气了,减噪的搞环境工程了,其实这样跨是很可行的,都有一定的相似性,拿来做做不是不行。但要搞清楚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要全拿来主义,根本漠视两方面的区别,而可以加大两方面的相似度。而且建议在要跨行前哪怕先写篇相关论文呢,只要让我知道你在这方面用过心,标书又写得足够好,当然给你,反之确实可信度不高。
简单写些感受,希望能给大家写标书点帮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15:


今年第一次成为评委,审了4个青基,1个面上。

所有的本子均是我现在主要研究的领域,所以,是小同行的本子,从这一点上看,基金委越来越专业了。

总体感觉,写本子一定要诚实,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如果本子落到小同行里,任何细小的夸大都逃不过评审人的眼睛。

4个青基本子总体质量不是很高,2个top10高校,大牛组里年轻人的本子,1个中科院的本子,1个三流本科院校的本子。
1个面上三流院校的本子。

第一印象青年基金的题目,本人的基础都不错,虽然撰写水平一般,感觉都可以给,仔细阅读本子发现问题大了。
1个大牛组里的青基申请人,在本领域发表1区文章2篇,影响因子大于9,第一印象确定无疑要给优先的,但仔细研读后发现,通篇只讲自己课题组的工作,对本领域的所有其他著名小组的前沿工作均不阐述,也不引用,所引用的文献也极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格式不说,引用老张的文献,对应参考文献里确根本找不到老张的名字,引用2012年的文献,对应参考文献却是1990年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也非常简略,看不出有任何的可操作性。所以,很纠结。这么好的基础,将来能够干出好的工作的可能性很大,但与本次申请内容是否相关,很不确定。因为明显看出申请人对本次申请非常不重视,也可能不善于写申请书。但,感觉一个问题很严重,就是,申请人不可能不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工作,但所有著名小组的文章都不引,其对待同行工作的态度就很有问题。要么觉得他人的工作都是垃圾,要么高傲到目中无人。所有这些感觉都非常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个人觉得尊重前人的工作是做好科研的前提,如果明明知道别人已经做了很多相关工作,自己跟踪人家,但坚决不引人家的工作,感觉学术道德上多少有些问题。

大牛组里另外1人的本子写的一般,但基础不错,态度也非常端正,给了资助。

一个想法,大牛的本子肯定不会写得如此差,为什么没有帮组里的年轻人把把关,因为上述提到的问题,很容易就克服的。

中科院的基础很好,但本子写得一般,考虑其idea相对比较新,给了资助。

三流本科院校的本子,第一想法要给,因为在科研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能做出一些成果不容易,但仔细研读发现,本子的idea可行性不大,研究内容与立论依据自相矛盾,立论想做A,研究内容研究B,最后AB都做。参考文献只有30篇,其中两个二流杂志占了20篇,不清楚学科前沿工作集中在两个杂志的工作,会是什么样的前沿课题。

本栏目最近更新

2013年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名单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统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评审经验总结
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总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年度资助项目统计资料
科技界众多潜规则曝光:经费分配存四大怪状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评审,经验,总结,申请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service#environmentor.cn(请将#改为@)。

来源:环境人  作者:Environmentor  (环境人 Environmentor.Cn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评论在审核通过后才会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