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讯》:新材料常温常压下可捕获并转化二氧化碳

时间:2013-06-13  阅读:    我要评论:

 

 

《自然—通讯》:新材料常温常压下可捕获并转化二氧化碳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伟侨带领团队,开发出一种共轭微孔高分子材料,该材料能够在常温常压下捕获可观的CO2,同时可在常温常压下催化CO2与环氧烷烃反应,生成高附加值的环碳酸酯。该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
 
据介绍,CO2减排有两种主要手段:一是将CO2通过化学或物理吸附的方法捕获起来,然后进行地下封存;二是将CO2在催化剂作用下与其他化学原料合成有价值的化学品,如尿素、环碳酸酯和工程塑料等。然而这两种方案均需高温或高压环境,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并且在此过程中又排放出新的CO2。
 
邓伟侨团队开发的这种新材料,将两种方案完美结合,既能捕获CO2,又能转化被捕获的CO2。而且由于操作条件是常温常压下进行,不需要额外的能量,因此避免了捕获与转化CO2过程中产生的二次CO2排放。
 
这种材料主要通过将催化中心(salen-金属)镶嵌入共轭微孔高分子骨架制得。其表面积高达700~1000平方米每克,在常温常压下1克聚合物可吸附70~80毫克CO2,媲美于金属框架化合物。该材料在常温常压下即能催化CO2与环氧丙烷反应,48小时后可达81%的产率,100%的选择性,且循环使用寿命长。
 
据悉,该成果有望应用于火电厂的大规模减排工作。火电厂的CO2排放占总排放的30%以上,如果应用这种新材料,只需在废气排放处添加一个简单处理装置,即能处理废气中的CO2。
 
该研究得到了延长石油探索性项目与中科院“百人计划”等相关项目的资助。
 

本栏目最近更新

”我们失败了”:科学家正式宣布,大堡礁面临死亡
《Nature》:气候变化影响南极海狗生存
《Nature》:科学家绘制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物种地图
《Nature》:美国甲烷实际排放量比预测值高50%
Scientific Reports: 汽车尾气危害昆虫,降低蜜蜂“工作效率”
《Nature》:极端气候可能造成大气CO2浓度升高
关键词:《自然—通讯》,新材料,常温常压,捕获,转化,二氧化碳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service#environmentor.cn(请将#改为@)。

来源:环境人  作者:Environmentor  (环境人 Environmentor.Cn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评论在审核通过后才会显示